棕竹又称筋头竹、棕榈竹、矮棕竹,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。棕竹为丛生灌木,茎干直立,高1-3米。茎纤细如手指,不分枝,有叶节,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。

丛生灌木,高2-3米,茎圆柱形,有节,直径1.5-3厘米,上部被叶鞘,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。叶掌状深裂,裂片4-10片,不均等,具2-5条肋脉,在基部(即叶柄顶端)1-4厘米处连合,长20-32厘米或更长,宽1.5-5厘米,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,先端宽,截状而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,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,横小脉多而明显;叶柄两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,边缘微粗糙,宽约4毫米,顶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圆形或钝三角形,被毛。花序长约30厘米,总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,密被褐色弯卷绒毛;2-3个分枝花序,其上有1-2次分枝小花穗,花枝近无毛,花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。雄花在花蕾时为卵状长圆形,具顶尖,在成熟时花冠管伸长,在开花时为棍棒状长圆形,长5-6毫米,花萼杯状,深3裂,裂片半卵形,花冠3裂,裂片三角形,花丝粗,上部膨大具龙骨突起,花药心形或心状长圆形,顶端钝或微缺;雌花短而粗,长4毫米。果实球状倒卵形,直径8-10毫米。种子球形,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。花期6-7月。

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。日本亦有分布。
树形优美,是庭园绿化的好材料。根及叶鞘纤维入药。
种中文名:棕竹
种拉丁名:Rhapis excelsa (Thunb.) Henry ex Rehd.
科中文名:棕榈科
科拉丁名:Palmae
属中文名:棕竹属
属拉丁名:Rhapis
别名:观音竹、筋头竹、棕榈竹、矮棕竹,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。

棕竹属
棕榈科
Rhapis excelsa
虎散竹、棕榈竹、矮棕竹、筋头竹
冬季要在10℃以上才能过冬
出现黄叶、枯叶、焦叶应尽快修剪
薄肥勤施,可以施氮磷钾肥
保持湿润状态,不可以出现积水
给它明亮的散光照即可,不可长期处在阴暗处
可1-2年换一次盆,在春季进行最佳
棕竹为丛生灌木,茎干直立,高1-3米。茎纤细如手指,不分枝,有叶节,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。叶集生茎顶,掌状,深裂几达基部,有裂片3-12枚,长20-25厘米、宽1-2厘米;叶柄细长,约8-20厘米。肉穗花序腋生,花小,淡黄色,极多,单性,雌雄异株。 棕竹浆果球形,种子球形。棕竹原产我国广东、云南等地,日本也有。同属植物约有20种以上,主要分布于东南亚。它常繁生山坡、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,栽培的有大叶、中叶和细叶棕竹之分,另外还有花叶棕竹。棕竹喜温暖潮湿、半阴及通风良好的环境,畏烈日,稍耐寒可耐0℃左
中药材名 【出处】始载于《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》。 【拼音名】ZōnɡZhú 【英文名】palm 【别名】筋头竹、棕树、美三 【来源】 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棕竹的叶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pis excelsa(Thunb.) Henry ex Rehd. [Chamaerops excdlsa Thunb.]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碎,晒干。 【生境分布】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。 【栽培】 生物学特性,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通风良好的环境,耐荫蔽,不耐寒。宜选择湿润和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的酸性
多裂棕竹: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。可作庭园绿化材料。 矮棕竹:产中国南部至西南部。各地常见栽培。树形优美,可作庭园绿化观赏。 细棕竹:产广东西部,海南及广西南部。树形矮小优美,可作庭园绿化材料。 粗棕竹:产广西西南部。可作庭园观赏。须根可接骨。 丝状棕竹:产广西南部十万大山。 矮棕竹 开放分类:生物、植物、物种、木本植物、棕竹 拉丁 名:Rhapis humilis ; 中文名:矮棕竹; 科名: 棕榈科 属名:棕竹属 适应地区:华南、西南;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(主要城市:福州、厦门、泉州、漳州、广州、佛
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,不耐积水,极耐阴,夏季炎热光照强时,应适当遮荫。适宜温度10~30℃,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,叶片常会焦边,生长停滞,越冬温度不低于5℃。 棕竹株形小,生长缓慢,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。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,不耐瘠薄和盐碱,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。 观赏期:花期4~5月,果10~12月成熟。 作用功效:镇痛,止血主治:用于各种外伤疼痛。用鼻衄、咯血、产后出血过多等性味归经:淡、平。入肝、肾二经。
可以用播种和分株法进行
盆栽棕竹 棕竹盆栽可用腐叶土、园土、河沙等量混合配制作为基质,种植时可加适量基肥。旺盛生长期5-9月份每月施液肥1-2次;盆土以湿润为宜,宁湿勿干,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。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。生长季要遮阴,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晒,否则叶片发黄,植株生长缓慢而低矮,一般遮阴度掌握50%左右。棕竹生长要求通风良好的环境,如通风不良易发生介壳虫。若少量发生,应及时人工刮除,并用800倍氧化乐果液防治,同时注意通风透气,及时修剪枯枝败叶。 棕竹株形紧密秀丽、株丛挺拔、叶形清秀、叶色浓绿而有光泽,既有热带凤韵,又有
棕竹腐芽病 主要危害幼芽和嫩,在开始发病时,未展开的叶片先行枯萎,呈褐色,后下垂。病菌从嫩叶基部扩大到芽的幼嫩组织,造成幼芽枯死腐烂,植株停止生长,严重时全株死亡。中央未展开的嫩叶基部变褐腐烂,散发出臭味。该病还危害散尾葵、鱼尾葵、大王椰子、假槟榔、椰子等棕榈科植株,为危害棕榈科植株最严重的病害。 该病菌以卵孢子在感病芽叶及根部,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借雨水或灌溉用水及淋水溅射传播。多雨季节及雨多日,气温20℃至25℃,相对湿度在90%以上,湿气滞留时间长时易发病。 防治方法 平时应加强通风透光,严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