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尾葵

鱼尾葵(学名:Caryota ochlandra Hance )别名假桄榔、青棕、钝叶、董棕、假桃榔,棕榈科鱼尾葵属植物。乔木状,高10-15(-20)米,直径15-35厘米,茎绿色,被白色的毡状绒毛,具环状叶痕。茎干直立不分枝,叶大型,羽状二回羽状全裂,叶片厚,革质,大而粗壮,上部有不规则齿状缺刻,先端下垂,酷似鱼尾。花序最长的可达3米,花3朵簇生,花期7月,肉穗花序下垂,小花黄色。果球型,成熟后紫红色,果实浆液于皮肤接触能导致皮肤瘙痒。
鱼尾葵产中国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海拔450-700米的山坡或沟谷林中。该种树形美丽,可作庭园绿化植物;茎髓含淀粉,可作桄榔粉的代用品。
鱼尾葵属
棕榈科
Caryota ochlandra Hance
假桃榔
茎 鱼尾葵是乔木状,高10-15(-20)米,直径15-35厘米,茎绿色,被白色的毡状绒毛,具环状叶痕。 叶 鱼尾葵的叶长3-4米,幼叶近革质,老叶厚革质;羽片长15-60厘米,宽3-10厘米,互生,罕见顶部的近对生,最上部的1羽片大,楔形,先端2-3裂,侧边的羽片小,菱形,外缘笔直,内缘上半部或1/4以上弧曲成不规则的齿缺,且延伸成短尖或尾尖。 花 鱼尾葵为佛焰苞与花序无糠秕状的鳞秕;花序长3-3.5(-5)米,具多数穗状的分枝花序,长1.5-2.5米;雄花花萼与花瓣不被脱落性的毡状绒毛,萼片宽圆形
药用价值 【基诺药】腰猜:根和茎治感冒,发热,咳嗽,肺结核,胸痛,小便不利;外敷治跌打损伤,骨折《基诺药》。
1、喜疏松、肥沃、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壤,不耐盐碱,也不耐干旱,也不耐水涝。 2、喜温暖,不耐寒,生长适温为25-30℃,越冬温度要在10℃以上。 3、耐荫性强,忌阳光直射,叶面会变成黑褐色,并逐渐枯黄;夏季荫棚下养护,生长良好。 4、喜湿,在干旱的环境中叶面粗糙,并失去光泽,生长期每2天浇水,并向叶面喷水。
鱼尾葵原产亚洲热带、亚热带及大洋洲。中国南部、西南部有分布。
播种和分株繁殖 鱼尾葵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。一般于春季将种子播于透水通气的砂质壤土为基质的浅盆上,覆盖5厘米左右基质,置于遮阴度30%左右及温度25℃左右的环境中,保持土壤湿润衣较高的空气湿度。一般2-3个月可以出苗,第二年春季可分盆种植。多年生的植株分蘖较多,当植株生长茂密时 可分切种植,但分切的植株往往生长较慢,并且不宜产生多数的蘖芽,所以一般少用此法繁殖。
栽植 鱼尾葵实生苗生长缓慢,以2-3年生、株高1-2米时上盆栽植效果最好。盆的大小视植株高低确定。株高1米选盆径30厘米的盆,株高1.5米选盆径40厘米的盆,株高2米选盆径50厘米的盆。栽植时盆底先垫3厘米厚粗粒土或纯净石砾作排水层,然后再装培养土(园土2份、腐叶土2份、沙1份的混合土)进行栽植。栽后浇透水,放存背阴处,并且每天叶面喷水数次。待恢复生长后正常管理。最初几年,每年换土1次。3年后换“水桶”盆,可2-3年换土1次。换上时应除去部分旧盆土,并剪去一部分老根和枯根。 光照与温度 鱼尾葵适宜生长温
灰霉病 症状:常从叶片叶缘发病,病部组织变浅褐色,温室内漫漫时,可见到受害处生有灰霉色。 病原:Botrytis chinerea Pers.称秋葡萄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梗浅褐色至深褐色。多隔、透明,直且长,有时分枝1-5个,分生孢子簇生于梗顶部的小柄上。圆或圆形。 防治方法:可用50%氟吗啉.锰锌可湿粉(国光三治)400-600倍液,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(国光绿青)1000-1500倍,50%国光异菌脲可湿粉剂1000~1500倍液,或50%国光松尔(甲基托布津)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