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簪又名白萼、白鹤仙。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。顶生总状花序,着花9~15朵.花白色,筒状漏斗形,有芳香,花期7~9月。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,状似头簪而得名。碧叶莹润,清秀挺拔,花色如玉,幽香四溢,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香花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玉簪属
百合科
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
玉春棒、白鹤花、玉泡花、白玉簪、白萼、白鹤仙、玉搔头
比较耐寒,11月底移入室就可以了
玉簪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:脱俗、冰清玉洁。
玉簪花:恬静,宽和
玉簪花同莲,生泥土而不染,高雅纯洁。
在换盆的时候修剪烂根
保持盆土湿润,冬季控制浇水量
避免阳光直射,应放在树荫下
肥沃、排水性好的土壤
一年换一次就可以了
根茎
玉簪的根状茎粗厚,粗1.5-3厘米。
叶
玉簪的叶卵状心形、卵形或卵圆形,长14-24厘米,宽8-16厘米,先端近渐尖,基部心形,具6-10对侧脉;叶柄长20-40厘米。
花
玉簪的花葶高40-80厘米,具几朵至十几朵花;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针形,长2.5-7厘米,宽1-1.5厘米;内苞片很小;花单生或2-3朵簇生,长10-13厘米,白色,芬香;花梗长约1厘米;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短,基部约15-20毫米贴生于花被管上。
果
玉簪的蒴果圆柱状,有三棱,长约6厘米,直径约1厘米。
玉簪的花果期8-
药用功效
玉簪全草供药用。花清咽、利尿、通经,亦可供蔬食或作甜菜,但须去掉雄蕊。根、叶有小毒,外用治乳腺炎、中耳炎、疮痈肿毒、溃疡等。
玉簪花全株均可入药,花入药具有利湿、调经止带之功,根入药具有清热消肿、解毒止痛之功,叶能解毒消肿。
咽炎:玉簪干花8-10支,沸水冲泡,当茶频饮。
咽喉肿痛:玉簪花10克、连翘花20克,水煎服;玉簪花3克加白糖适量拌匀,腌渍半天,放入瓷杯用沸水冲泡,温时当茶玉簪花饮。
肺热咳嗽、痰中带血:鲜玉簪根30克,水炖,取汁用冰糖调服。
痛经:玉簪花20克、红糖25克、生姜3克,水
玉簪(Hosta)
别名玉春棒,白萼,白鹤仙。根状茎粗大,有多数须根。叶基生成丛,卵形至心脏状卵形,长14~25厘米,宽8~16厘米,先端近渐尖,基部心形或圆形,叶缘波状,两侧具6~10对弧形脉;叶柄长15~30厘米。花葶高40~80厘米。顶生总状花序高出叶面,着花9~15朵;苞片膜质,白色,外苞片卵形或披针形,内苞片很小;花白色,管状漏斗形,筒长约13厘米,平展或稍下垂,有浓香,夜间开放。花期7~9月。果熟期10月。
变种有重瓣玉簪(var.pleno)原产中国及日本,分布于我国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
玉簪属典型的阴性植物,喜阴湿环境,受强光照射则叶片变黄,生长不良,喜肥沃、湿润的沙壤土,性极耐寒,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在露地越冬,地上部分经霜后枯萎,翌春宿萌发新芽。忌强烈日光暴晒。
玉簪原产中国和日本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玉簪性强健,耐寒冷,性喜阴湿环境,不耐强烈日光照射,要求土层深厚,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质壤土。
玉簪产四川(峨眉山至川东)、湖北,湖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和广东。生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下、草坡或岩石边。各地常见栽培,公园尤多,供观赏。
可以采用播种、分株的方式繁殖
栽植
每年春天上盆或栽植。盆养每年春天换1攻盆,地栽3年左右分栽次。新株栽植后放在遮荫处,待恢复生长后便可进行正常管理。盆土一般用腐殖、泥炭土或沙土。
温度与光照
玉簪是较好的喜阴植物,露天栽植以不受阳光直射的遮荫处为好。室内盆裁可放在明
亮的室内观赏,不能放在有直射阳光的地方,否则叶片会出现严重的日灼病。秋末天气渐冷后,叶片逐渐枯黄。冬季入室,可在0-5℃的冷房内过冬,翌年春季再换盆、分株。露地栽培可稍加覆盖越冬。
1、在 34 ℃以上的生长环境中,正确的处理方法是:
(1)尽可能
玉簪斑点病
主要为害叶片,且多从老叶上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。初呈不渍汰褪绿小斑点,后逐渐扩大成半圆形至不规则形成片大斑,大小5-20毫米,边缘青褐色,界限不太明显,中间呈灰白色,后期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。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,导致叶片枯黄。影响产量和质量。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。斑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-28℃,相对湿度85%以上。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,也易发病。此外,缺肥、缺水,或大水漫灌,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。
防治方法
应注意.加强管理 施足肥料,培育壮苗,防雨遮荫,定植后适时浇水,防
传说简史
原产中国,1789年传入欧洲,以后以传至日本。
关于玉簪花的名字,有这样两个传说:相传王母娘娘对女儿的管教非常严,小女儿性格刚烈,自小喜欢自由,向往人世间无拘无束的生活。一次,她趁赴瑶池为母后祝寿之机,她想乘机下凡到人间走一遭。不想王母娘娘早就看透她的心事,使她不得脱身。她便将头上的白玉簪子拔下,对它说:“你代我到人间去吧。”一年后,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长出了像玉簪一样的花,散发出清淡幽雅的香味。人们喜欢它花形的脱俗,称它为“江南第一花”。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道:“宴罢瑶池阿母家,嫩惊飞上紫云车。玉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