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铁锁

金铁锁为稀有种。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。是研究石竹科系统分类和进化极宝贵的材料,又是常用的中药材,有一定的经济价值。
金铁锁属
石竹科
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.C.Wu et C Y.Wu
昆明沙参、独钉子、土人参、金丝矮坨坨、独定子、金丝矮陀陀、对叶七、白马分鬃、独鹿角姜、百步穿杨、穿石甲、蜈蚣七
根茎 金铁锁是多年生草本。根长倒圆锥形,棕黄色,肉质。茎铺散,平卧,长达35厘米,2叉状分枝,常带紫绿色,被柔毛。 叶 金铁锁的叶片卵形,长1.5-2.5厘米,宽1-1.5厘米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顶端急尖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沿中脉被柔毛。 花 金铁锁为三歧聚伞花序密被腺毛;花直径3-5毫米;花梗短或近无;花萼筒状钟形,长4-6毫米,密被腺毛,纵脉凸起,绿色,直达齿端,萼齿三角状卵形,顶端钝或急尖,边缘膜质;花瓣紫红色,狭匙形,长7-8毫米,全缘;雄蕊明显外露,长7-9毫米,花丝无毛,花药黄色;子房狭倒
药用价值 【异名】:昆明沙参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独丁子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土人参、夷方草、金丝矮坨坨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,独定子、蜈蚣七、对叶七、白马分鬃、麻参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: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的根。 【采集】:秋后或春初发芽前采收,将根挖起,去净苗叶,泥土或除去栓皮,晒干。 【药材】:干燥根长圆锥形,长约8~15厘米,直径约0.5~1.5厘米,栓皮黄棕色,有多数纵皱纹;已除去栓皮者,呈黄白色,可见横孔纹。易折断,断面粉质状,维管束明显排列成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。气无,味辛辣,尝
金铁锁生于松林、山野荒地、山坡。
金铁锁分布于四川、贵州及云南、西藏等地。 金铁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德钦、中甸、维西、宁蒗、丽江、剑川、永胜及昆明、东川,西藏东部林芝、芒康,四川西闻至西南部巴塘、乡城、稻城、木里、米易及贵州西部威宁,海拔900-3800米地带。?分布区内干、湿季明显,冬春干旱,一年中上季温差不大,年平均温约14℃,最冷月平均温为7.7℃,极端最低温约-6℃,最热月平均温约20℃,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℃,年降水量1000-1500毫米,相对工73-78%。土壤为紧实、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土或红壤。金铁锁为喜光植物,多沿干热河谷
用种子繁殖,但种子成熟期不一,采种较困难。 夏季采种,要随播,萌发强,15-20天即能发芽,但生长缓慢。亦要用扦播法繁殖。
生物学特性与生长环境 金铁锁属多年生宿根匍匐草本植物。分布区内干、湿季明显,冬春干旱。一年中四季温差不大,年平均气温约14℃,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.7℃,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0℃。年降水量1000~1500mm,相对湿度73%~78%。土壤为紧实、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砂壤土或红壤土。金铁锁为喜光植物,耐寒冷、耐旱性强。多沿干热河谷分布,生长在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.林下或生于以南烛Lyonia ovalifolia (Wall.) Drude、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
金铁锁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病虫害和烂根现象。但在雨季、高温潮湿环境条件下,易产生叶斑病和根腐病。应即时除去枯枝败叶和根腐病株,并松土排水。同时在叶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或代森锌液,根腐病株内用1%硫酸亚铁消毒加以防治。 6. 采收与加工:秋季枝叶开始枯萎时,或初春发芽前即可采挖。采挖时,将根挖出,去净苗叶、泥土和外皮,晒干或用无烟火烘干即可。
药用历史 金铁锁始载于明代兰茂《滇南本草》,谓:“金铁锁,味辛、辣,性大温,有小毒,吃之令人多吐。专治面寒疼,胃气心气疼。攻疮痈排脓。”清代吴其浚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蔓草卷载:“金铁锁生昆明山中。柔蔓拖地,对叶如指,厚脆,仅露直纹一缕。夏开小淡红花,五瓣极细。独根横纹,颇似沙参,壮大如萝卜,亦有数根攒生者。” 1943年中国药物研究所编《滇南本草图谱》载:“本属一种,产滇省西部(丽江、永宁、永北)及东北部(东川、昆明),沿金沙江各支流诸山中温暖地带,海拔2600公尺至3200公尺。喜生松林内,沙质、石灰质、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