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龙桂

九龙桂(学名:Osmanthus fragrans 'Jiulonggui'):是四川原有的古老桂花品种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叶对生,单叶,叶片革质,全缘,两面通常具腺点;具叶柄。花两性,雌雄异株或雄花、两性花异株,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,顶生的短小圆锥花序;苞片2枚,基部合生;花萼钟状,4裂;花冠白色或黄白色,呈钟状,圆柱形或坛状,裂片4枚,花蕾时呈覆瓦状排列;雄蕊2枚,着生于花冠管上部,药隔常延伸呈小尖头;子房2室,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,花柱长于或短于子房,柱头头状或2浅裂,不育雌蕊呈钻状或圆锥状。果为核果,椭圆形或歪斜椭圆形,内果皮坚硬或骨质,常具种子1枚;胚乳肉质;子叶扁平;胚根向上。染色体基数X=23。
明、清年间,中国四川省地方官吏曾把九龙桂作为名贵花木,进贡给当时的朝庭。九龙桂集形美、花奇于一身,其独特的个性、神秘的色彩和深远的寓意,曾深得皇宫贵族的宠爱。栽培园艺品种,已在中国各地广泛引种,供观赏。
木犀属
木犀科
Osmanthus fragrans 'Jiulonggui'
中华九龙桂
九龙桂是木犀的一个栽培品种。常绿高灌木,树冠扁球形;树皮灰色,皮孔小,椭圆形,数量少;枝条生长可下垂及地。标准株分枝力平均2.9个,春梢平均生长量14.5cm,节数平均6.4节/梢,腋芽数平均23.4枚/梢,每节单侧3芽及3芽以上叠生率占51.6%;叶深绿色,硬革质,有光泽;披针状长椭圆形,叶长8.5-11.0cm,平均9.3cm、叶宽2.5-3.7cm,平均3.0cm,长宽比约3.2;叶面平展;侧脉8-10对,较整齐;网脉两面均明显;叶缘有不等距离锯齿,叶尖渐尖,叶基楔形或宽楔形;叶柄较短,平均长0.6
九龙桂生长快、成型早,这与它分枝力较强、新梢生长量较大密切有关。它较耐水湿,抗旱能力也较强,极耐修剪,唯抗病性较差,容易落叶。‘九龙桂’幼树每年有抽发三次新梢,即春梢、夏梢和秋梢。每次新梢出发时均为紫红色,可维持10天到半个月,在这几个时段内能起色叶树种的作用。 九龙桂始花期较晚,一般8年生以后才能见花,花冠银白、花梗细长,有如串串白色银铃悬挂枝头,十分可爱。‘九龙桂’生物学特性上的最大亮点是枝条自然扭曲生长。据2004年定点观察,早春梢及晚秋梢都是平直生长的,没有弯曲生长的现象;而晚春梢、夏梢和早秋梢则
九龙桂现主要采用扦插育苗,个别地方还在进行高压育苗。根据成都地区扦插育苗经验,初夏期间,及时采集半木质化枝条,两叶单节短枝扦插,全封闭或半封闭自动化喷雾管理,可保证95%以上扦插成活率。通过移栽炼苗,培育发达根系,更能保证90%以上栽植成活率。九龙桂主要利用方向为盆栽或地栽造型,为此,定期修剪和及时施肥,促发新梢扭曲生长,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两大技术环节。 在春季发芽前进行,选一年生枝条作插条,插入素沙土或草炭土内,上面覆盖塑料薄膜,放在蔽阴处养护,立秋后即可生根。 扦插时间 5月中旬到6月下旬为最适时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