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桂又名:木犀、桂花;拉丁文名:Osmanthus fragrans (Thunb.) Lour. 捩花目、木犀科、木犀属常绿乔木,雌雄异株,叶长椭圆形,开橘红色花,香味很浓,树冠圆球形,枝条峭立,紧密度中等。树皮浅灰色,皮孔圆或椭圆形,数量中等,是珍贵的观赏植物。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亚热带落叶、常绿阔叶混交林区。花为名贵香料,并作食品香料。
丹桂常用作园林景观树种使用。
木樨属
木樨科
Osmanthusvar.aurantiacusMakino
木犀
外形
丹桂常绿乔木或灌木,高3-5米,最高可达18米;树皮灰褐色。小枝黄褐色,无毛。
叶
丹桂的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-14.5厘米,宽2.6-4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,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,两面无毛,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,中脉在上面凹入,下面凸起,侧脉6-8对,多达10对,在上面凹入,下面凸起;叶柄长0.8-1.2厘米,最长可达15厘米,无毛。
花
丹桂为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,或近于帚状,每腋内有花多朵;苞片宽卵形,质厚,长2-4毫米,具小尖头,无
丹桂是一种桂花树。由于久经人工栽培、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,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。中国各主要城市对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,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,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、比较,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,并考虑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,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。
丹桂-状元红丹桂品种群:秋季开花,花色较深,橙黄、橙红至朱红色,气味浓郁,叶片厚,有“大花丹桂”、“齿丹桂”、“朱砂丹桂”、“宽叶红”等品种。
丹桂是桂花中的名贵品种,花红色,单瓣,秋季开花,香味浓郁。它与红豆、方竹、绿萼梅合
丹桂为弱阳性,喜温暖湿润气候。
丹桂原产我国西南部。现各地广泛栽培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亚热带落叶、常绿阔叶混交林区(主要城市:南京、扬州、镇江、丹阳、南通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、合肥、蚌埠、芜湖、安庆、淮南、襄阳、十堰),中亚热带常绿、落叶阔叶林区(主要城市:武汉、沙市、黄石、宜昌、咸宁 、南昌、景德镇、九江、吉安、井冈山、赣州、上海、长沙、株洲、岳阳、怀化、吉首、常德、湘潭、衡阳、邵阳、桂林、温州、金华、宁波、重庆、成都、都江堰、绵阳、内江、乐山、自贡、攀枝花、贵阳、遵义、六盘水、安顺、昆明、大理),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(主要城市:福
种植方法
圃地准备:可以在冬季深挖两遍,并作好高20cm、宽90cm的苗床备用。也可以利用春季苗木出圃后留下的空地安排生产,先深翻一遍,拣除树根等杂物,待春季苗木生产结束时再深翻一遍,并做成中间略高两边低,高20cm、宽90cm的龟背形的苗床备用。
扦插
基质要求疏松透气、排水良好、含腐殖质高的酸性土或沙质土,以使其生根快、成活率高。
扦插前1个月,铲除苗床上滋生的杂草,然后用1:100的甲醛配制液进行消毒,深翻一遍,用敌百虫800~1000倍液喷洒插床,消灭线虫。扦插前10~15
虫害
丹桂树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蚧壳虫、螨(红蜘蛛)、刺蛾(毛虫)等。螨又称红蜘蛛,成龄叶片被害,呈灰黄色,有细小、黄中带白斑点,嫩叶在五月中旬被害叶片变形、凹凸不平,呈黄褐色斑块。
预防管理方法
蚧壳虫在发现幼虫初期每隔七天用药一次,农药用40%氧化乐果800倍液;螨:用“金霸螨”、“螨杀得”等杀螨剂在每年生长季节用药2—3次,可有效消除其造成危害;刺蛾、其幼虫啃食叶片,残害叶脉,将叶咬成缺口和孔洞,可选用90%敌百虫2000倍液,或用80%敌敌畏乳液1000倍液等喷雾处理1—2次,间隔期10—15天。
文献记载
1.晋嵇含 《南方草木状》卷中:“桂有三种:叶 如柏叶,皮赤者为丹桂。” 唐白居易《有木诗》之八:“有木名丹桂,四时香馥馥。” 清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井上碧梧惊叶落,苑间丹桂泻香空。”
2. 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﹝ 武帝 ﹞问诜曰:‘卿自以为何如?’ 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对策,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后以“丹桂”比喻秀拔的人才。
《宋史·窦禹钧传》:“﹝窦仪﹞弟俨 、 侃 、 偁 、 僖 ,皆相继登科。 冯道与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’之句。” 元吴昌龄《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