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蕨(Stenolomachusanum(Linn.)Ching)为鳞始蕨科(又称陵始蕨科)(Lindsaeaceae)乌蕨属植物,又名大叶金花草、小叶野鸡尾、蜢蚱参、细叶凤凰尾等,是一种民间中草药。乌蕨为多年生草本,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省区。其味微苦,性寒,具有清热解毒,利湿,止血的功效。主治感冒发热、咳嗽、咽喉肿痛、肠炎、痢疾、肝炎、湿热带下、痈疮肿毒、疼腮、口疮、烫火伤、毒伤、狂犬咬伤、皮肤湿疹、吐血、尿血、便血和外伤出血。乌蕨在民间有“万能解毒药”之称,甚至可用以治疗胃癌,肠癌、肝炎等。现代研究表明乌蕨含有黄酮、酚类、挥发油、甾体和多糖等成分,其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、抗氧化、抗炎、保肝、止血、解毒等作用。
肖乌蕨属
鳞始蕨科
Stenoloma chusanum Ching
植株高达65厘米。根状茎短而横走,粗壮,密被赤褐色的钻状鳞片。叶近生,叶柄长达25厘米,禾秆色至褐禾杆色,有光泽,直径2毫米,圆,上面有沟,除基部外,通体光滑;叶片披针形,长20-40厘米,宽5-1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不变狭,四回羽状;羽片15-20对,互生,密接,下部的相距4-5厘米,有短柄,斜展,卵状披针形,长5-10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下部三回羽状;一回小羽片在一回羽状的顶部下有10-15对,连接,有短柄,近菱形,长1.5-3厘米,先端钝,基部不对称,楔形,上先出,一回羽状或基
【药材基源】全草可入药。
【药用主治】
【僳僳药】打俄很冷:全草治感冒发热,肝炎,痢疾,肠炎,毒蛇咬伤,烫火伤等《怒江药》。
【苗药】多担,会京初:全草用于白喉,咽喉痛,骨折,刀伤出血,烧烫伤《桂药编》。黛答滚,乌蕨,小野鸡层:全草治胃癌,肠癌,感冒发烧,咳嗽,扁桃体炎,腮腺炎,肠炎,痢疾,肝炎,食物中毒,农药中毒;外治烧烫伤,皮肤湿疹。
【瑶药】针不掘:功用同苗族《桂药编》。
【畲药】凤尾蕨,凤尾草,土黄连,尖奔仔:全草治菌痢,胃肠炎,尿道炎,吐血,便血,尿血《畲医药》。
【土家药】阉鸡尾(yan ji
生林下或灌丛中阴湿地,海拔200-1900米。
产浙江南部、福建、台湾、安徽南部、江西、广东、海南岛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。热带亚洲各地如日本、菲律宾、玻里尼西亚,向南至马达加斯加等地也有。
乌蕨不大容易发生病虫害,偶有蚜虫、红蜘蛛危害,可喷洒肥皂水或氧化乐果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