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露子别名:宝塔菜、地蚕、甘露子、土人参、地轱辘、螺丝菜,地环儿。甘露子多年生草本,高13~23厘米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密被白棕色狭鳞片。具有祛风除湿,清热解毒的作用。药材基源: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.,全草或块茎入药。
甘露子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块茎的栽培种,著名产地有江苏扬州、河南偃师、湖北荆门和青海西宁等地。
甘露子以块茎供食用,肉质脆嫩,具有润肺益肾、滋阴补血的功能,可治疗气喘、肺虚咳嗽、肾虚腰疼、淋巴结核、肺结核、咳血等疾病。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2.2克—5.5克、脂肪0.3克、糖类17克—20.3克、维生素A5个国际单位、维生素B10.2毫克、维生素B20.1毫克、维生素C6毫克、钙32毫克、磷88毫克、铁0.6毫克。甘露子的腌制品是扬州酱菜中的上品,闻名中外。
水苏属
唇形科
Stachys sieboldii Miq.
宝塔菜、土人参、地牯牛草
甘露子的花语:财富、神圣。
甘露子为多年生草本,高30-120厘米,在茎基部数节上生有密集的须根及多数横走的根茎;根茎白色,在节上有鳞状叶及须根,顶端有念珠状或螺狮形的肥大块茎。
茎直立或基部倾斜,单一,或多分枝,四稜形,具槽,在稜及节上有平展的或疏或密的硬毛。茎生叶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圆形,长3-12厘米,宽1.5-6厘米,先端微锐尖或渐尖,基部平截至浅心形,有时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规则的圆齿状锯齿,内面被或疏或密的贴生硬毛,但沿脉上仅疏生硬毛,侧脉4-5对,上面不明显,下面显著,叶柄长1-3厘米,腹凹背平,被硬毛;苞叶向上渐变小
药用价值
地下肥大块茎供食用,形状珍奇,脆嫩无纤维,最宜作酱菜或泡菜。贵州用全草入药,治肺炎、风热感冒。
块茎或全草:甘,平。祛风热,利湿,活血散瘀。用于黄疸,小便淋痛,风热感冒,肺痨,虚劳咳嗽,小儿疳积,疮毒肿痛,蛇虫咬伤。
功效主治
和五脏,下气,清神。泡酒喝,除风破血。煮食,治溪涧砂毒。焙干吃,主治走注风,散血止痛。茎叶上的节也可捣成末和酒服。但不宜生吃或多食,否则生寸白虫。倘若与各各鱼同食,会使人呕吐。
中草药
【别名】:甘露子、滴露、地蚕、甘露儿、土蚰、宝塔菜、蜗儿菜、土虫草、土人参、土蕊子
软毛变种
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毛被灰白,密集或常疏生,虽平展及直伸,但很纤细而短。
产山西及陕西;生于山谷潮湿地或水沟边,海拔800-1600米。模式标本采自山西安邑中条山。
近无毛变种
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各部近于无毛。
产湖北西部及四川东部;生于坡地上,海拔2400米。模式标本采自湖北秭归。
少毛甘露子Stachysadulterina Hemsl.
蜗儿菜Stachysarrecta L. H. Bailey
地蚕Stachysgeobombycis C. Y. Wu
地蚕(原变种
甘露子喜生温湿地或近水处,不耐高温、干旱,遇霜枯死。采收储藏:夏秋采全草,秋季采挖块茎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甘露子为短日照作物,喜温暖潮湿气候,不耐高温和干旱,宜在无霜期栽培。
越冬的地下茎,于3月下旬当土壤温度为8℃左右时开始萌芽,“清明”前后出土。当气温为20℃~24℃时,生长旺盛.8~9月间,气温稳定在28℃左右,植株开花并抽生匍匐茎。以后,地上部分生长逐渐缓慢,而匍匐茎先端数节开始膨大形成块茎。10月份食用部分已充分长大,11月份以后,地上部分枯死。
甘露子产辽宁,河北,山东,山西,河南,陕西,甘肃,青海,四川,云南,广西,广东,湖南,江西及江苏等省区,原产中国,野生于华北及西北各省区,余地均多栽培;生于湿润地及积水处,海拔可达3200米。欧洲,日本,北美等地广为栽培。模式标本采自日本。
甘露子繁殖方式:种子。
用根茎或种子繁殖。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。根茎繁殖:在采挖根茎时,选色白、粗壮、幼嫩的根茎,切成10-15cm长小段,按行距30-45cm,株距15-20cm,立即栽种,每穴栽2-3段,覆土厚5cm,稍镇压后浇水。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,春种10d左右出苗。每1hm2用种量750-900kg。种子繁殖:种子采收后,于3-4月间条播,行距30cm,播后覆土,稍加镇压。种子发芽率50%-60%。土壤温度在17-20℃左右,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,约10d左右出苗。每1hm2播种量3.75kg。
栽培方式及季节
甘露子生长期较长,从种到收长达270多天。可以连作,但年限不能过长,一般为2~3年。甘露子可以和丝瓜及玉米间作,可充分利用光能,同时适当遮阴,减少水分蒸发,有较好的增产效果,通常在早春栽植,当年冬季即可采收。
栽培要点
1.整地施基肥
种植前每亩施厩肥1500~2000千克,将肥料翻入土中,作成宽2.6米的畦,开好田块周围排水沟。
2.栽植
以块茎繁殖,—般在终霜前后栽植,株距20~25厘米,每穴种1~2个块茎,有分枝的块茎,可—分为二栽植。行距25~30厘米。每亩用种量15~25千克
名字由来
甘露子属唇形花科、水苏属,1年生草本植物,以地下块茎供食,因味甘甜叫“甘露子”,又因外形似蚕蛹故名“甘露子”。甘露子花结的籽很像荆芥子。甘露子的地下茎就像珠子相连在一起,形状很像老蚕。
历史文化
甘露子原产亚洲东部,中国自古就有栽培,明朝《农政全书》(1628年)有关甘露子栽培和利用方法的记载。17世纪末传入日本,1882年引入欧洲,19世纪才传入美国。
别称
甘露儿、宝塔菜、地蚕、螺狮菜、地古瘤地灵、石蚕(《本草图经》),石奇蛇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石祁蛇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白伸筋、石伸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