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/>

花贝母

花贝母为多多年生球根花卉、秋植球根。鲜鳞茎较大,株高70厘米左右;茎直立,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全缘。株顶着花,数朵集生,花冠钟形,下垂生于叶状苞片群下。花鲜红、橙黄、黄色,花期3-6月。
种植花贝母需选择疏松肥沃、富含有机质、排水良好、pH6.0-7.5的沙质壤土,栽前施足基肥,腐熟有机肥或鱼和骨粉均可;盆栽则宜使用腐殖土、园土和沙等量混合基质。
贝母属的植物在我国传统的多作为药材栽培。但在世界范围,作为观赏花卉栽培的有近百种。花贝母是其中最著名、最普遍的种类之一。
Fritillaria imperalis
璎珞百合、皇冠贝母、冠花贝母
花贝母的花语:忍耐。它的花总是低着头的缘故,因此冠花贝母的花语就是忍耐。 另一种说法花贝母花语:绚烂。
花贝母为多年生球根花卉,鲜鳞茎较大,株高70厘米左右;茎直立,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全缘。株顶着花,数朵集生,花冠钟形,下垂生于叶状苞片群下。 花贝母花鲜红、橙黄、黄色,花期5月。另有波期贝母(F.persica)株高80厘米,花穗长,初夏开花,可以用作花境。禾贝母,又名米其拉维基贝母(F.michailovskyi)株高20厘米,叶片细,灰绿;花穗小,花铃形,下垂。 鳞茎有肉质鳞片2~3片,直径1.5~4cm。叶无柄,宽线形,3~4片叶轮生或对生,顶部须状钩卷。总状花序,着花1~6朵,生于茎顶叶腋间,钟
医用价值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。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。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、云南、甘肃等地;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、江苏 、安徽等地。川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;浙贝母味苦,性寒 。归肺、心经。功效化痰止咳、清热散结。主治热痰咳嗽、外感咳嗽、阴虚咳嗽、痰少咽燥、咯痰黄稠、肺痈、乳痈、痈疮肿毒、瘰疬等症。现代药理实验证明,贝母有镇咳、降压、升高血糖等作用。 贝母有些种类为名贵药材,鳞茎和花入药,治疗伤风咳嗽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、多发病、尤其是浙贝母、川贝母、平贝母均作专业性的药材生产。
主要品种 1、光环,花橙色,叶缘深黄色; 2、王冠王,花两轮,橙红色; 3、鲁提亚极限,花深黄色; 4、总理,花橙黄色,带有紫色斑纹。 贝母属约有100个种,分布于北半球尤其是地中海地区、亚州西南部、北美西部等。常见的种有浙贝母(F.thunbergii)、川贝母(F.cirrhosa)、平贝母(F.ussuriensis)、黑贝母(F.camtschatcensis)等。
花贝母阳性、耐阴、耐寒,需要5~9℃的低温处理,约13~17周,生长温度7~20℃。土壤宜湿润,排水良好,夏季休眠,收球贮藏,贮藏温度为13℃左右,夏秋分球繁殖。
花贝母原产欧亚大陆温带,喜马拉雅山区至伊朗等地,栽培历史悠久,约400年,栽培品种较多,有各种花色,如黄、红色等及重瓣类型。
花贝母为繁殖采用分球繁殖,常在夏秋进行分球,繁殖以分生小鳞茎为主。
种植花贝母需选择疏松肥沃、富含有机质、排水良好、pH6.0-7.5的沙质壤土,栽前施足基肥,腐熟有机肥或鱼和骨粉均可;盆栽则宜使用腐殖土、园土和沙等量混合基质。秋季9-10月为种植适期,地栽株间距30cm左右,栽后覆土8cm-12cm。 气候寒冷的地区,需覆盖越冬。早春新芽出土后,要及时追肥1次,促进茎,叶生长。平时保持土壤湿润,晚春开花品种花期适当遮阴品质更好。生长期间易受叶斑病和百合黑象甲危害,可分别喷洒5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-800倍液和1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。夏季地上部枯萎后
花贝母常见锈病,叶背、叶柄、茎基部出现许多褐色孢子群,病重时贝母早期枯死。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清除地上残株,发病前喷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+新高脂膜防治。 灰霉病 叶绿叶尖出现水浸状病斑,后期枯萎死亡,防治喷500倍液的代森铵+新高脂膜防治。
花贝母,魅力就在于顶端的花冠,以及花丛上冠生的叶子(确切说是苞片)。它被称作六世纪塞维尔主教——伊西德尔的代表花。这位主教非常热心教育,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资质就是忍耐。